Search


【曾幾何時,人們消費的目的,已經從獲得快樂,變成逃離痛苦! 然後,我們這個世代因此絕望。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曾幾何時,人們消費的目的,已經從獲得快樂,變成逃離痛苦! 然後,我們這個世代因此絕望。】

也許是近年來各種詭異的「財商團體」氾濫,現在隨便一個大學生都可以滿口講出「理財規劃」、「收入分配」、「現金流」、「培養信用」、「銀行關係」、「被動收入」、「人脈創富」...等專有名詞;然後一邊喊著這些原則、一邊過著入不敷出永遠存不下錢的浪費生活,更多人更習慣於刷卡分期以債養債,看著永遠還不完的帳單,妄想著某一天真能靠神奇的資方法達到「財務自由」

過多的雜音,讓大家根本忘記一切的原點,其實就只有兩個概念「收入與支出」罷了。

上一代、上上一代的人有句俗話:「沒那個屁股,不要肖想那樣的日子!」
意思是一個人的賺錢能力都是有限度的,有多少能力就應該甘願的過屬於自己對應階級的生活、消費不夠成負擔水平,千萬不要每天一心只想過有錢人的食衣住行的享受,否則終究自食其果。

然而,自從社群媒體發達以後,每天新聞都在渲染各種奢華(或假高級)的置入性行銷,永遠都是「昂貴的美食、華麗的名牌、舒服的生活、放鬆的旅遊、潮棒的玩具」,滿滿的超跑重機正妹網紅富二代,強而有力的扭曲每一個人的價值觀。
.
心理學神作「破梯效應」(The Broken Ladder)直白的指出,人只要落入階級比較的心態,99%都會開始陷入失心瘋病,造成各種欲求不滿的情緒、以及短視和職涯決策錯誤的嚴重後果;現在好了,滿街都是名牌包、進口汽車和黃紅牌重機賣到翻、星巴克永遠爆滿、昂貴的餐酒館每天晚上上班族早已習慣在那兒放鬆,無論淡旺季,只要上午到桃園機場永遠會看到一群群即將出國旅遊的年輕人。

全球無論哪個國家,多數年輕人也活在每天「展示美好生活在網路上」的價值觀無法自拔,我們這一代人早已把「過著好像很棒的日子」當成基本人生價值觀,過去老一輩那種「什麼收入等級就好好過什麼日子」的思維恐怕已經不復存在;這樣的大環境浪潮底下「過度消費」當然必然的結果!

回想父母那一代,別說什麼經濟起飛大家都超會賺錢,那是老闆或某些業務工作者才有機會錢賺到滿出來,「普通收入者」大有人在;講數十萬「公教人員」就好,以前基層公教人員新資真的不高、法規嚴格規定不能兼職(那個年代有人認為其實是低到可憐),而台北房價約為現在的四折、且貸款利率很高,有趣的地方來了,真不知道他們上一代怎麼拼,許多公教人員平均都生養兩個小孩、外加貸款買一棟房子。

(這就是為什麼廣大的軍公教包含退休人員,過去三十年來,一直都是台灣房地產的主力支撐。)

問題來了,我們父母那一輩到底都怎麼存的?
說穿了也沒什麼,就是因為他們許多人的價值觀堅決「謹慎消費」,如此而已。

東西沒壞就不要買新的;有在特價就不要買沒特價的;永遠能買必要而非想要的東西。

也許這樣的思維我們這一代人會覺得迂腐,但事實上他們確實就是靠著這樣的價值觀,如今才順利又買房又養兒育女最終到順利退休。

我認為,時下的「主流消費思維」,其實才是讓人痛苦絕望的罪魁禍首;因為社群的鏈結讓資訊無所遁形、比較心態也更加劇烈,成為「破梯效應」的概念,這樣的比拼就算你是一個不太重視物質、或不太玩社群的人,別懷疑!你照樣會受到負面影響!

因為這就是人性最深層的根本劣根性,就算我有「極度摳門」價值觀,時常還是會看到朋友在「炫耀新玩具」、「炫耀美食」等時候感受到羨慕加忌妒;換言之,無論我買得起、或是買不起,只要我選擇克制購買衝動,當下內心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很不舒服的感覺。

然而,現實中大多數人傾向選擇「順著慾望走」花錢解除這樣的痛苦,畢竟,只要收入許可,有何不可呢?
【人們並不是真正需要或想要那些玩具,唯一的理由,就是不買會痛苦,為解除痛苦只好拼命花錢買買買!】

此外,「破梯效應」還有另外一個更可怕的關鍵:
當你看到有人向你炫耀某項玩具,而你收入可負擔的時候,就算你忍耐下來不買,心情受到的負面影響其實不會太嚴重;但問題是,當你知道自己「現實中真的買不起」的時候,內心所受到的痛苦和怨念是好幾十倍的飆升!

簡單來說,某天你做傳銷的朋友開敞篷跑車呼嘯而過跟你炫耀,此時你騎著機車看著他,假設憑你的財力隨便都可以現金買下,你只是對車子沒興趣選擇不買,這個時候你雖然會受到一些不愉快、但整體影響不大;但如果你真的是想要又買不起,這樣的負面心錨就會深深的植入你的潛意識,讓你渾身不自在、痛苦憂鬱很長一段時間,還可能搞得你健康受影響、工作上粗心犯錯之類的鳥事。

現在各位知道,為什麼這個世代抑鬱仇富的情況日趨嚴重、而且只要陷入嚴重負面狀況的這一大群人,都會逐漸變成行屍走肉,對工作、對人生失去希望、或乾脆成為佛系行者;一點都不意外,這就是我們身邊整個世代的進行式。

完全破解這樣的狀態,恐怕已經是不可能了;「知足常樂」這四個字在人性面前不過就是自欺欺人,如果真要說解決方法,恐怕只有「增加收入搭配克制慾望」一途。
無論別人每天炫耀名錶甚至超跑這種夢幻玩具,如果你也買得起、只是生性摳門打死不買覺得不值得(不是買不起,是不想買),那就真的是一切平常心看待了,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嘛!

說來我們這世代也真是可悲;你我拼命的賺錢、花錢或存錢,最終通通都只是為了逃離痛苦,但無論賺了多少、花了多少、存了多少,這些壓抑註定跟隨我們一輩子。

來源:沈道廷大神


Tags:

About author
金融發展、電商顧問、產業整合、創業孵化、教育培訓。 合作提案&投稿:[email protected]
世界真相、腦人廢話、金融陰謀、電商顧問、產業整合、創業孵化、教育培訓、靈性覺醒。 合作提案&投稿: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